Anova

分析前後處理控制設計時的最佳實踐

  • October 10, 2010

想像一下以下常見設計:

  • 100 名參與者被隨機分配到治療組或對照組
  • 因變量是數值型,在治療前和治療後測量

分析此類數據的三個明顯選項是:

  • 在混合方差分析中按時間交互效應測試分組
  • 進行 ANCOVA,條件為 IV,前測為協變量,後測為 DV
  • 使用條件作為 IV 和前後變化分數作為 DV 進行 t 檢驗

問題:

  • 分析此類數據的最佳方法是什麼?
  • 有理由更喜歡一種方法而不是另一種方法嗎?

圍繞這個主題(改變/獲得分數)有大量文獻,我認為最好的參考來自生物醫學領域,例如

森恩,S(2007 年)。藥物開發中的統計問題。威利(第 7 章,第 96-112 頁)

在生物醫學研究中,交叉試驗的研究也進行了有趣的工作(特別是與遺留效應有關,儘管我不知道它對你的研究有多適用)。

從增益分數 t 到 ANCOVA F(反之亦然),來自 Knapp & Schaffer,對 ANCOVA 與 t 方法(所謂的 Lord 悖論)進行了有趣的回顧。根據 Senn 在他的文章Change from baseline and analysis of covariance revisited (Stat. Med. 2006 25(24)) 中,對變化分數的簡單分析不是推薦的前/後設計方法。此外,使用混合效應模型(例如考慮兩個時間點之間的相關性)也不是更好,因為您確實需要使用“預”測量作為協變量來提高精度(通過調整)。非常簡短:

  • 使用變化分數(post $ - $ 前或結果 $ - $ 基線)沒有解決不平衡的問題;前後測量之間的相關性<1,前後測量之間的相關性 $ - $ pre) 通常是負面的——因此,如果以原始分數衡量的治療(您的小組分配)與對照相比恰好是不公平的劣勢,那麼它會在改變分數時具有不公平的優勢。
  • ANCOVA 中使用的估計量的方差通常低於原始或更改分數的方差(除非前後之間的相關性等於 1)。
  • 如果兩組之間的前/後關係不同(斜率),則問題並不比任何其他方法大(變化分數方法還假設兩組之間的關係相同——平行斜率假設)。
  • 在治療平等(關於結果)的零假設下,預計沒有交互治療 x 基線;擬合這樣的模型是危險的,但在這種情況下,必須使用居中的基線(否則,治療效果是在協變量起源處估計的)。

我也喜歡Edwards 的十個差異分數神話,儘管它側重於不同背景下的差異分數;但這裡有一個關於分析前後變化的帶註釋的參考書目(不幸的是,它不包括最近的工作)。Van Breukelen 還比較了隨機和非隨機環境中的 ANOVA 與 ANCOVA,他的結論支持 ANCOVA 是首選的觀點,至少在隨機研究中(防止回歸到平均效應)。

引用自:https://stats.stackexchange.com/questions/3466

comments powered by Disqu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