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orrelation

挑剔“相關”的主動/被動用法

  • March 26, 2018

我猶豫是在統計 StackExchange 還是在語言學/英語中問這個問題,但我認為這裡的語言挑剔用戶可能比其他論壇中精通統計的用戶更多;)

我經常閱讀將相關性作為主動語態中的動詞提及的報告,例如“我們隨後將 A 與 B 相關聯並發現……”。對我來說,這個動詞只在被動語態中才有意義,例如說“我們發現 A 和 B 顯著相關”。我可能錯了,這在語法上確實構成了主動語態與被動語態,但我所描述的是對 A 和 B 做某事以使它們最終都發生變化與從它們計算第三個變量(例如 R 係數)之間的區別。

當然,可以主動去相關兩個變量,但在我看來,將它們“相關”,而不是指代活躍的事物,只是用作檢查是否存在顯著的此類相關性的簡寫!

我錯了嗎?說你 [積極] 將 A 與 B 關聯起來在統計上是否有意義?

相關現在通常用作動詞。您指出該詞的使用是及物不及物,並指出後者是正確的,而前者可能是錯誤的。

請注意,與您不同,我並沒有將此定義為主動形式和被動形式之間的區別因為在這種情況下,這種區別只是一個紅鯡魚。考慮到這一點,您發現使用起來更舒服的形式是“A 與 B 相關”是被動的。然而,並不是它是被動的,這使得它對你來說更自然。它是不及物的,如主動形式“A 與 B 相關”,而不是其及物形式“我們將 A 與 B 相關”,這對你來說聽起來很合適。

我必須同意不及物形式聽起來更自然,無論是被動形式還是主動形式。此外,當高爾頓第一次介紹該術語時,他僅將用作不及物動詞,以被動形式,例如“據說手臂的長度****與腿的長度相關”。 根據 Pearson 的說法,是 Galton 在 1888 年的“主要來自人體測量數據的相關性及其測量”中首先將這個術語定義為一個統計概念。雖然這個詞本身以前在其他情況下也使用過。Pearson 的論文“關於相關性的歷史”在這裡

現在,我要宣布一個壞消息:這兩種形式都已經使用了相當長的一段時間。這是1898 年出版 的《標準美國藝術百科全書》中的一個例子!在此處輸入圖像描述 在此處輸入圖像描述

——動詞不及物——相關,相關。有互惠關係,互惠互利,如同父子。——動詞及物。置於互惠關係中:確定相互相似的若干對像或現象之間的關係

正如你所看到的,不及物和及物形式都被描述了,即“A 與 B 相關”和“我們將 A 與 B 相關”都很好。另請參閱此討論

動詞“相關”是由名詞的反構式創建的。例如,顯然,動詞“翻譯”是由名詞“翻譯”類似地創建的。

@kjetilbhalvorsen 舉了一個“to google”的例子,但它是一種不同的構詞機制,稱為verbing,也是它的一個特例。通常,動詞化是用“獎章”之類的名詞製作動詞 $ to $ “獲得獎牌。” 在這種情況下,我們取一個同名詞“Google”並製作一個動詞“to google”。它類似於“施樂” $ \to $ “to xerox”,甚至是一個叫查爾斯抵制的人的老例子 $ \to $ “抵制。”

谷歌案例更有趣的是,它是由一個最近編造的詞“ googol ”組成的。

引用自:https://stats.stackexchange.com/questions/336767

comments powered by Disqu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