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ata-Visualization

幫助解釋交互圖?

  • June 3, 2014

當兩個自變量之間存在交互時,我無法解釋交互圖。

以下圖表來自網站:

這裡,和是自變量和是因變量。

問題:有交互作用和主效應, 但沒有主效應

在此處輸入圖像描述

我可以看到價值越高, 的值越高, 假設 B 在否則,是恆定的,無論的值. 因此,兩者之間存在相互作用和和主效應(因為更高導致更高, 持有恆定在)。

另外,我可以看到不同級別的會導致不同層次的, 持有常數。因此,存在 B 的主效應。但顯然情況並非如此。所以,這一定意味著我錯誤地解釋了交互圖。我究竟做錯了什麼?

我也錯誤地解釋了情節 6-8。我用來解釋它們的邏輯與我上面使用的邏輯相同,所以如果我知道我在上面犯的錯誤,我應該能夠正確解釋其餘部分。否則,我會更新這個問題。

您正在解釋圖表上的各個點並將其稱為交互,但事實並非如此。以您提供的示例為例,想像一下如果 A 的主要影響更大,您對交互的描述會如何。或者,如果它更小,甚至為 0。您的描述會發生變化,但主要影響應該與交互無關。因此,您的描述是數據而不是交互本身。

您需要減去主要影響才能看到交互作用。一旦你這樣做了,那麼所有 2x2 交互看起來就像你引用的頁面上的最後一個交互,一個對稱的“X”。例如,在鏈接的文檔中有一個數據集

   A1 A2
B1   8 24
B2   4  6

行和列中顯然存在主要影響。如果這些被刪除,您就可以看到交互(想想下面的矩陣同時被操作)。

8 24 -  10.5 10.5 -  5.5  5.5 -  -4.5 4.5 =  -3.5  3.5
4  6    10.5 10.5   -5.5 -5.5    -4.5 4.5     3.5 -3.5

(上面的減法矩陣可以計算為基於邊際均值預期的總均值的偏差。第一個矩陣是總均值,10.5。第二個是基於行均值與總均值的偏差。第一行比總平均值高 5.5 等)

去除主效應後,交互作用可以用來自總均值的效應分數或反向差值分數來描述。對於上面的例子,後者的一個例子是,“相互作用是 B 在 A1 的影響是 7,B 在 A2 的影響是 -7。” 無論主要影響的大小如何,該陳述仍然正確。它還強調,相互作用是關於效果的差異,而不是效果本身。

現在考慮鏈接中的各種圖表。在深處,相互作用的形狀與上述相同,在圖 8 中,對稱 X。在這種情況下,B 的影響在 A1 的一個方向和 A2 的另一個方向(請注意,您在描述表明您知道 A 不是分類的)。添加主要影響時發生的所有事情都是圍繞最終值的變化。如果您只是描述交互,那麼 8 對所有存在交互的交互都有好處。但是,如果您的計劃是描述數據,那麼最好的方法就是只描述效果和效果的差異。例如,對於圖 7,它可能是:“兩個主效應都從 1 級增加到 2 級,

這是對數據的簡明準確描述,即存在交互的數據,其中不包含交互本身的實際描述。它描述了交互作用如何修改主效應。當沒有提供數字時,這應該足夠了。

引用自:https://stats.stackexchange.com/questions/101029

comments powered by Disqu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