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xperiment-Design

(某些)偽隨機化有什麼問題

  • March 27, 2013

我遇到了一項研究,其中所有 50 歲以上的患者按出生年份進行偽隨機化。如果出生年份是偶數,則進行常規護理,如果是奇數,則進行干預。

它更容易實施,更難顛覆(很容易檢查患者應該接受什麼治療),很容易記住(任務持續了幾年)。但是,我仍然不喜歡它,我覺得適當的隨機化會更好。但我無法解釋為什麼。

我的感覺是錯的,還是有充分的理由更喜歡“真正的”隨機化?

你持懷疑態度是對的。一般來說,應該使用“真正的”隨機化,因為通常人們並不了解相關因素(不可觀察)。如果這些不可觀察因素之一與奇數或偶數年齡相關,那麼它也與他們是否接受治療相關。如果是這種情況,我們無法確定治療效果:我們觀察到的效果可能是由於治療,或由於未觀察到的因素。

這不是真正隨機化的問題,我們不期望治療和不可觀察之間有任何依賴性(當然,對於小樣本,它可能存在)。

為了構建一個為什麼這種隨機化程序可能是一個問題的故事,假設該研究僅包括在越南戰爭開始時年齡為 17/18 歲的受試者。17 歲時沒有機會被選中(如果我錯了,請糾正我),而 18 歲時有機會。假設機會不可忽略,戰爭經歷改變了人們,這意味著,幾年後,這兩個群體是不同的,即使他們相隔一年。所以也許治療(藥物)看起來不起作用,但因為只有越戰退伍軍人接受了它,這實際上可能是由於它對患有 PTSD 的人不起作用(或其他與作為老手)。換句話說,您需要兩組(治療組和對照組)相同,除了治療,以確定治療效果。

因此,除非您可以排除組之間沒有未觀察到的差異(但如果沒有觀察到,您將如何做到這一點?),真正的隨機化是更可取的。

引用自:https://stats.stackexchange.com/questions/54450

comments powered by Disqu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