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ixed-Model

每個嵌套隨機效應的最小重複測量和水平數

  • May 23, 2017

我經常閱讀指南,即隨機因素至少應具有5-6 個級別。但是,我還不清楚是否存在(i)塊內嵌套因子的最小級別數和(ii)每個個體是否有最小測量值。例如,我在 R 的 lme4 包中指定了一個 BACI(控制影響之前)模型:

lmer(y ~ treatment * period + (1| site/block/subject), data = mydata)

我有

  • 2個治療組
  • 2 個時期(暴露於治療/安慰劑之前和之後)
  • 64 名受試者進行 2 次測量(曝光前後)
  • 16 塊(每次處理 8 個)
  • 8 個位點(一個處理區和一個控制區)。

這意味著,我只有

  • 每個主題 2 次重複測量 &
  • 每個站點 2 個塊。

當塊 (16) 和主題 (64) 的總數很大或更普遍時,少量的塊和重複測量是否會出現問題:

  1. Q1:嵌套隨機因子在嵌套的因子中是否存在最小層數?
  2. Q2:每個受試者是否有最少的重複測量次數?

我個人(外行)的意見:

  • 我個人認為每個站點的少量塊並不代表問題,因為本書中關於具有多個隨機效應的模型的章節顯示了一個具有 30 個級別(樣本)的隨機因子的示例,但每個塊內只有 3 個(批次)。我發現這也很直觀,因為我想仍然有 30 個(而不僅僅是 3 個)值來估計效果的分佈(即使它必須參考批次進行估計)。然而,這只是我的想像,我對它的實際工作原理知之甚少。此外,本文提倡設計合理的最大隨機效應結構。
  • 同樣,我認為可以指定一個隨機因子,每個主題只有兩個數據點(但有多個級別)。

但是,我對此並沒有真正的了解,一位教授統計課程的同事告訴我不要這樣做。因為,我從來沒有讀過這方面的指南,所以我在這裡問。

我同意你的推理,但是當我們記住這一點時,它會更容易思考:

(1| site/block/subject)

是相同的

(1| site) + (1|site:block) + (1|site:block:subject)

因此,每個因素的限制級別數量僅適用於“頂級”級別 - 即site在這種情況下。這裡我們有 8 個站點,所以沒關係。

顯然,無論我們有多少層blocksubject,其他兩個分組項都將超過 8 個層級,所以這裡一切都很好。

引用自:https://stats.stackexchange.com/questions/281159

comments powered by Disqus